课文《苹果落地》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人们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教材简说】
《苹果落地》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的是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说明了好奇心的重要性。重难点在于指导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遍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
【学习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方案一】
一、诵读激趣,导入故事
1、诵读儿歌《我想知道》。
2、孩子们对大自然中的一切是那样感兴趣。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又对什么感兴趣呢?看!这是什么?(出示苹果实物,指名认读)
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和它有关。谁会写“苹”字?(生说,师范写并相机强调“苹”上面是“艹”,下面是“平”,“丷”压住横中线,最后一画“︱”压着竖中线,全班书空。)
3、(实物演示,理解“落地”)苹果怎么了?(生说)“掉在地上”也可以说成“luò地”,谁来读这个词?(师相机正音:“落”是三拼音节),它也是我们认识的字,谁会写?(生说,师范写并相机强调“落”上面是“艹”,左下是“氵”右下是“各”,全班书空。)
从你的回答中,我们清楚地知道“落”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你是从哪儿学会写这个字的?(生答)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再写一次。(全班书空)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故事:什么怎么样?(齐读)
[设计意图:整合语文天地中的儿歌,诵读激趣。复习“苹”“落”的字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苹”“落”两个字的书写。同时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接观察苹果掉在地上这一具体形象,帮助理解“落地”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初知故事
1、生按建议自由小声读课文
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读准它们的字音,读得不太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
课文中还藏着好多词语,请大家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勾完后把词语读给同桌听一听,如果他读得好就夸夸他,还有www.7gushi.com困难,就帮帮他。
3、反馈读课文,相机解决字音
逐段读课文,随文认读词语:“科学家”“熟透了”“观察”“研究”,相机正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运用所学方法识记“题”字。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接下来,我们再读读课文,这一次,我们要很小声很小声,只让自己听到,默默地读,边读边想:课文讲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的秘密?(抽生说)
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抽生说)谁能把这三个问题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按“谁发现了什么,原来是因为什么?”说说课文主要意思),相机认读词语:“秘密”“吸引力”,并区别“秘”和“密”的字形。
5、用复习词语的方法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词卡)
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主人翁牛顿是一位(科学家)。当树上的(苹果)(熟透了),就会(落地),这件事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他(自言自语)提出了(问题),经过他的(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设计意图:四次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一遍遍朗读的过程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随文学习生字、新词。最后用复习词语的方法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词语,正确认读。]
三、细读部分课文,感知故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用换词法理解“著名”
1、通过几次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牛顿是一位科学家。他是怎样的科学家?(出示CAI: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齐读。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这儿有些词(出示CAI:有名、出名、姓名、闻名),先看看,是不是都认识,试着选一选,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放进句子里读给大家听一听。(生选择词后读句子)
3、小结:“著名”可以换成:有名、出名、闻名,就是不能换成“姓名”。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请从这些可以换的词语当中,选一个写在“著名”的头上(生批注)。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选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著名”和“闻名”“有名”“出名”这些词语的意思差不多,渗透近义词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批注能力。]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是怎么想的。
1、牛顿在他年轻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他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三自然段(生齐读)。
2、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和牛顿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出示CAI:这件事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齐读句子。
3、创设情景,体会“习以为常”
人们看到苹果落地会怎么想?怎么做?(生联系生活自由说,师小结:大家对苹果落地这种现象看习惯了,都不觉得奇怪,太平常了,这就叫“习以为常”,认读词卡),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当人们看到苹果落地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再加上老师的相机小结使得“习以为常”这个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的词语的学习水到渠成。]
4、引导想象,体会“好奇”
引读:牛顿的态度呢?(板书:好奇),相机强调“好”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hào”。牛顿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句子中间用了一个“却”字把它们连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人们和牛顿的不同态度(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比较面对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人们和牛顿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在齐读中感受“却”字的用法,体会句子内各部分的关系,渗透思维训练。]
牛顿好奇的是什么?(生读:他想……)这是他心里想的,想一想该怎么读?(引导读好“他想……”句,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牛顿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真是太感兴趣了!
5、角色扮演,理解“自言自语”
他还怎么想?现在,你就是牛顿,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CAI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试读,交流读,在交流中比较,体会“自言自语”。
6、整体朗读第二、三自然
看到苹果落地,好奇的牛顿就是这样想的(板书:想),我们再把第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紧扣“好奇”,引导想象,角色扮演,学生自由试读,交流读,在交流中比较,不断读好句子。同时,在引导学生一遍遍读好句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词语“自言自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与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理解内容,感受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心的目的。]
7、小结学习,预告下课时内容
他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牛顿到底做了什么才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写字
(出示小黑板:苹、落、件、习、奇、言),“苹、落”已经写过了,仔细观察另外的4个字,要想把它们写好,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呢?(生自读字帖,提醒伙伴,教师相机范写)
生练写。
五、离文认读,小结课文
(CAI出示:《苹果落地》的故事很有意思,真是太有吸引力了!)
[设计意图:离文认读,既总结课文,巩固所学生字,还为下课时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方案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瞧!老师今天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一个大苹果。)
2、谁能说一说这个苹果的味道会是怎样呢?
3、其实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那小朋友想过没有,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苹果落地》,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5、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最后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想知道他是谁?他的问题是什么吗?
6、答案就在课文中,读读课文你就知道啦!老师相信你初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想办法读准字音,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大屏幕出示整篇课文,听录音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自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
3、同桌互读,合作识字。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课文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4、学生.汇报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评议。
三、以读促悟,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牛顿发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想一想,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生自由读课文)
4、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牛顿在想问题的时候,还自己对自己说话了呢!书上用了一个新词你发现了吗?
“自言自语”
6、那自言自语的话该怎样读出语气?学生试着来读一读!
7、小朋友肯定对牛顿这位大科学家有了新的认识,假如牛顿在咱们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8、让学生练习能用“为什么”说个句子。
9、小朋友提出了这么多“为什么”,说明我们小朋友非常爱问问题。希望我们同学都成为小牛顿。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下其他科学家的故事,看看你看到他们的故事,会有哪些想法呢?
【教学方案三】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