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宝山记游》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宝山记游》写月光下的海涛,写海上的日出,写风平浪静时的大海,都能抓住各自的特点,给以逼真的描绘。由此可见作者写景状物的工力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宝山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欣赏之情。
【原文】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声形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镜,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词》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乌知其体物之工哉?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低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子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宝山者,嘉定分县,其对岸县曰崇明,水之出乎两县间者,实大海之支流,而非即大海也。然对岸东西八十里,其所见已极为奇观。由是而迤南,乡所见落叶浮泛处,乃为大海。而海与天连,不可复辨矣。
【注释】
[1]宝山:县名,在长江口南岸,现属上海市。
[2]潮汐: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早为潮,晚为汐。
[3]簟(diàn店):竹席。
[4]洒然:洒脱自得的样子。
[5]荆溪:县名,在江苏省南部,1912年并入宜兴县。吴中:苏州的别称。
[6]望: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日”。
[7]海塘:为阻挡海潮而修筑的堤岸。
[8]第:但,只。
[9]不遽出:不骤然引起。
[10]低昂:起伏,升降。
[11]“长太息”句:《楚辞九歇东君》:“长大息兮将上,心低徊今顾怀。”王逸注“言日将去扶桑,上而升天,则徘徊太息,顾念其居也。”古人认为太阳在扶桑升起,屈原用太阳长叹徘徊不忍骤然离开扶桑来形容日出的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形象逼真。
[12]乌知:怎知。体物之工:表现事物的工巧,精确。
[13]激射:强光四射。
[14]侵眸:刺眼。
[15]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时间。
[16]苏子瞻记登州之境:见苏轼《北海十二石记》。
[17]嘉定分县:嘉定分出的县。宝山原为嘉定县地,清代分出为宝山县。
[18]崇明:县名,即长江口崇明岛,现属上海市。
[19]迤南:往南。迤:延伸,往。
【翻译】
宝山县城临近大海,潮汐姿态多种多样,被称为奇观。然而,我刚到这县城时,却从未曾经出去一次。惟独在夜晚卧床就寝,夜深人静之时,狂风波涛来势汹汹,直逼近床边枕际,像鱼像龙一般舞动长啸,那wWW.7gushi.com形象声音时时进入我的梦中,让人心中洒脱畅快。
夏季四月,荆溪人周保绪从吴中来这里。保绪向来喜欢猎奇,与我相处友好。这月十六,我们于是相伴在海塘赏月。海涛像山崩,月影如银碎,天空高远空旷,清朗有寒意,我们都怀疑这不是人世境地,我对此非常高兴。不到几日,我们又相伴去观看日出,等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几尺内都看不清。但听着耳旁的浪涛声,感觉就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一线光芒,起伏、升降,能隐隐约约的看见,过了一会后太阳就升起来了。《楚词》说:“我长叹徘徊不忍骤然离开”。不到这,怎么能知道这里表现的万物的工巧精确呢?当太阳跃出海面时,光彩斑驳,喷涌四射,大体上与月亮一样。但是太阳的光芒刺眼,只能简单的观看一下而不能长久的注视。
下一月的五日,保绪又邀请了我,在吴淞台上设了酒宴。中午天气晴朗没有风,远处的波浪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向南面远望大洋,像有十几片落叶漂浮在波浪之间摇晃前行,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已经到达台之下,看见的都认为这不就是大舟啊。苏轼记载的登州的情景,今日我才相信。于是保绪和我说京城里以及天下的事,我们互相情绪激昂地放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直到傍晚才返回。
宝山是嘉定分出的县,它对岸的县是崇明县,流经这两县之间的水,实际上是大海的支流,并不是真正的大海。但是在对岸东西八十里的地方,看见的已经是非常雄伟美丽的景象。从这里向南延伸,在那看见落叶在水中漂浮的地方,就是大海了。然而,大海与天连为一体,不能再辨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