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 一声声更苦的意思

“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齐天乐·蟋蟀》,其古诗全文如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
⑺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⑻候馆:迎客的馆舍。
⑼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
⑽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⑾漫与:即景写诗,率然而成。
⑿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
【翻译】
庾信早年曾吟诵《愁赋》之类的名篇,如今,悄悄的私语声又传来耳畔。夜露浸湿黄铜闪闪的门环,苍苔盖满石块雕砌的井栏--到处都可以听到你的歌唱,仿佛在倾诉人间的悲愁哀怨。闺中少妇思念丈夫长夜无眠,起身寻找机梭为他织就御寒的农衫,伴着她的只有屏风上曲折的山峦,夜凉如水,又怎样度过这深秋的夜晚?听,细雨又在敲打西厅的窗棂,伴着捣衣的砧杵,你的声音似断实连。在客居的旅舍迎来深秋的长夜,在出巡的离宫凭吊故国的月圆。还有其他无数类似的伤心惨事,象《豳风·七月》,都可即席成篇。可笑的是竹篱外传来灯笼笑语--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兴趣盎然。呵,假如把这所有的音响尽皆谱入琴曲,那一声声,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间的哀怨。
【赏析】
换头处,紧承上片,空间由室内又转至窗外,“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一个“又”字,使意脉暗连潜流悄涌。白石打破了词通常为分片定格,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定式。他形式上的歇拍换头,实际上则“岭断云连”。画面的安排,颇类电影切入切出的手法,词中的意象已由室内独对“曲曲屏山"当机织布的思妇,转换为远处的捣衣女了,“西窗又吹暗雨”,秋寒露冷,夜半孤灯,已是不堪,怎奈西窗外又秋风吹雨,更让人益觉无法承受。“西窗”,暗用李商隐“何时共剪西窗烛”的诗意,一笔挽二,隐含分居两地之人,逢秋又雨,在这秋窗风雨夕,盼归思亲之情更浓烈矣,“暗”字极写秋雨惨淡连绵,天昏地暗,凉风携雨击户敲窗,愈增萧瑟衰飒之感。“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伴随着远处时隐时现的捣衣声,那蟋蟀究竟是为谁时断时续,如泣如诉地哽咽悲鸣不歇呢?“频”字写蟋蟀呜叫经久不停,持续时间之长。蟋蟀秋吟,亦昆虫本性使焉,非关情也,可是既慧且黠的词人却明知故问,移情入物,谓其是独为“其谁”而鸣,真乃笔底有神,写得波诡云谲,颇具缠绵悱侧之柔情,要眇馨逸之韵致。
如果借用郭磨《灵芬馆词活》中的一段话来评论其“如瘦石孤花,清笙幽馨,人其境者疑有仙灵www.7gushi.com,闻其声者人人自远。’’实不为过也。这里,词人巧妙地融入李后主《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的意境,长夜漫漫,秋雨潇潇,“断续寒砧断续风”应和着蟋蟀的断续悲吟,不绝于耳,渲染出凄清幽冷的艺术氛围。词人笔端蓄悲凝愁,思接千载,神游八极,由眼前的思妇、捣衣女,拓展开来,直至“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候馆”,既含古代迎宾华丽气派的楼堂馆舍,也容古都乡野古朴简陋的旅店客栈。那里或是调转的官宦要员,或是被疏的逐臣迁客,或是羁旅的骚人游子,布衣平民在漫漫长旅中略事歇脚之所。“离宫”,原本是皇帝出巡所居的行宫,这里当指“冷宫”,那是失宠的皇后嫔妃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幽闭软禁的栖身之处。迁客谪臣的愤懑怨叹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贬官文学,后妃宫娥的愁苦自伤同样也有《怨歌行》等宫怨题材的诗歌问世,这些来自不同阶层、身世有别、阅历迥异的失意者,漂泊者,失宠者,尝尽了人生的苦难,即使身似枯木,心若古井,在秋暮秋夜时,秋风秋雨中,秋虫秋声里,心海也能掀起微波或狂澜,不幸的人啊,怎能不望月伤怀,“别有伤心无数”,以至长喟浩叹低泣呢?
“候馆”、“离宫”,写出寄身场所各异;“迎秋’’、“吊月”,指明触动忧思愁怀的景物均同;“伤心无数”,点透心绪衔悲,苦不堪言、愁绝的感受一致;“别”字则暗示各自人身经历不同,伤心的内容五花八门,痛苦的程度深浅不一。看是写众人之悲戚,实则衬托自身之愁怨。不管“壁间”、“铜铺”、“石井”也罢,还是闺房、窗外,“候馆”、“离宫”也好,蟋蟀的悲鸣声无处不在。它与骚人吟愁声、织妇机杼声、西窗风雨声、民女捣衣声交织一起,响成一片,谱迭成_曲哀怨凄切的悲愁交响乐,重重地拨动了词人的心弦,訇然谐频共振,于是率意赋一首咏蟋蟀的诗。“豳诗漫与”,借用《诗经·豳风》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关于蟋蟀活动的描写,暗合词人也要写一阕咏蛩之词。“漫与”:即景写诗,率意而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有:“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豳诗漫与”回扣小序“闻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仰望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言明写作目的。
接下来,词人出人意表地腾挪旋折,在这悲凉哀苦的主旋律上楔入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插入一段不识愁滋味的小儿女们欢呼雀跃、呼灯捕捉蟋蟀、乐趣洋溢的小插曲。上一韵笔致低徊纡徐,属意凄婉哀切,至此则顿改突变为欢声笑语、陶陶然乐不可支。寸幅之间,易悲为乐,笔调殊异,何也?君曾记否,以乐境写哀,或以哀境写乐,倍增其哀乐。
结句“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一声声更苦”旬下作者自注:“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更字”,似指小儿女呼灯捉蛩、嬉闹欢笑的乐音谱入凄切哀婉的乐章,以乐衬哀,倍增其凄苦的韵味。亦指通篇所捕捉住的时乖命蹇的骚人悲秋吟赋声,“凄凄”“私语”、“哀音似诉”的蟋蟀悲鸣声,寒夜思妇弄机声,怨妇捣衣声,西窗风雨声,贬谪瘴蛮之乡迁客谪臣“迎秋’’的愤慨声,浪迹天涯孤旅的骚人游子悲秋的浩叹声,失宠被幽闭离官禁苑后妃宫女“吊月’’的低泣声,加上未谙时事天真活泼的4,JL女们呼灯捉蛩的欢笑声,把这一声声悉数谱进琴曲弹人琴弦,岂不更苦不堪言,难以卒听。当然,这“更苦”,也不乏词人身世的自伤,对思妇游子的怜悯,对谪臣废后怨妇的同情,也有江山半缺的黍离之深悲,煞拍五字,戛然而止,虽未直述“更苦”的内容,但在凄冷清幽的景物和凄楚哀怨的声响所融铸的词境中,在词人运笔的空灵处,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已欲露还藏地徐徐婉曲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在涵咏寻绎中,自识其中之味。白石不愧为自度曲的音乐大家,回观全词,对所咏之物绝无模形范貌之笔,纯系摹声状响传神之韵,撷此“一声声"铺缀成篇,谱就一曲哀怨凄楚的琴音哀乐,数百年下读之听之,犹觉哀婉的乐声不绝于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