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丑女来效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注释】
⑸“功成”句:暗用《庄子·列御寇》中“屠龙之技”的典故: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杀龙,耗尽了千金家产,用了三年时间,学成了屠龙的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处。意谓高超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技艺。
⑹楚楚:鲜明貌。
⑺“大雅”二句:痛惜雅颂风骨沦丧,亟望诗风能复古道。此二句为错综倒装句,语义为赞美周文王的雅颂之诗风,早已沦丧,令人思念。
⑻“安得”二句:《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其从者曰WwW.7gushi.Org:“郢人垩漫(用白泥涂饰)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挥动斧子)成风,听(任随)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招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斫的对象)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个故事后世成为典故,以“运斤(斧子)成风”谓精湛的技艺,高明的手段;以“郢中之质”谓施展技艺一手段的必要合作者。
【翻译】
东邻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频皱其眉,四部之人见了她的怪模样都吓了一跳。一个寿陵少年到邯郸学步,结果连故步也失掉了,徒使邯郸人嘲笑了一番。斐然子一曲虽然能哗众取宠,但却雕饰过甚而失去了本真。用三年的时间,在一个棘刺的尖上虽能雕出一个田猴,维妙维肖,楚楚动人,但徒劳费神,功成而无所用。像《诗经·大雅》中的《文王》等篇和《颂》中的典雅诗篇如今已很少见了。要是能够再遇到"邹中质"这样的对象,我也能敬到中的石匠一样,运斤成风,一展绝技。
【赏析】
如此对待诗歌之创作,完全违背了“诗言志”的古训,诗人李白由此想及《诗经》传统的被弃,故而第十一、十二两句从正面申抒自己的感慨:“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大雅”与“颂”是《诗经》中的两个部分,此即代指《诗经》,《诗经》是周代作品;“文王”即周文王,周代开国之君,此处以周文王指周代古朴实际的文风。这两句诗在词序的安排上较为参差,诗意为“大雅”与“颂声”所代表的《诗经》的传统长久地断绝沦没了,因而诗人怀想并力图恢复古代明君周文王时代真淳厚朴的诗风。这是两句不借助于典故而从正面表述自己诗歌创作主张的诗句。他的这个主张在《古风·大雅久不作》中更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作了全面明确的阐述。诗人的主张是如此,但在当时立即改变模仿、雕琢的积习,恢复《诗经》的传统却也并非易事,所以诗篇结尾二句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运用“郢中之质”、“运斤成风”的典故抒发感慨:自己纵有运斤成风的手段,到哪里去找郢人为“质”来实现自己的手段呢?其深层的含义则是改革诗风的愿望、抱负与本领,到哪里能得到施展的机会呢?从中透露出诗人改革诗风的热望、急切,也流露出诗人因缺少志同道合的知己而产生的深婉的悲叹!
总观这首论诗之诗,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于典故。典故具有丰赡的内蕴,包含一个生动的故事,故而概括性强,表现力强。李白此诗借助典故将抽象的诗歌理论阐发得简炼深透,且具有极可感知的生动性与抒情性。在典故运用的方式上,六个典故有明用、有暗用;有直述、有反问;有的只写明典故,有的将原典的本事加以概括(如“还家惊四邻”)或发挥(如“笑杀邯郸人”)。典故虽多,丝毫没有晦涩堆积之感。全诗之用典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此诗在体式上属于“古风”,即“古诗”,在内容上呼唤自古以来的优秀诗歌传统,在手法上借助于大量典故进行说理,在语言上简古精深。这一切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此诗厚朴、淳古的基本风格。在古代论诗诗中,无论其思想内蕴、表现手法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独具的精到之处。它是研究李白文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它对于推动唐代诗歌的革新、促使唐诗走向中国古代诗史的顶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