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止酒·居止次城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注释】
⑹大欢: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
⑺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⑻将止:将到。扶桑涘: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⑼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臞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
⑽奚止:何止。祀:年。
【翻译】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赏析】
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中说:“《止酒》诗每句藏一“止”字,当系俳谐体。以前及当时诸作,虽无可供参考,但宋以后此等诗体大盛,建除、数名、县名、姓名、药名、卦名之类,不一而足,必有所受之。逆推而上,此体当早已存在,但现存的只《止酒》一首,便觉得莫名其妙WwW.7gushi.com了。”
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但在陶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既然早有此体,怎么一首也没留传下来呢?这未免让人对朱先生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这首诗“故作创体,不足法也”,清代吴瞻泰《陶诗汇注》中说此诗“一句一‘止’字,创调”,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先生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