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有所感慨地说:唉,谋利确是一切祸乱的开端呵。
孔夫子极少谈利,其原因就是时常防备这个导致祸乱的根源。
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行事,会招来许多怨恨。”上自天子下到平民,好利的弊病都无所不在,在这一点上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国人。
师从于子思的弟子。
通晓道义后,就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他就到了魏国,梁惠王不听信他的主张,认为他的见解迂腐遥远,脱离实际。
当时,秦国重用商鞅,富国强兵;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弱国;齐威王、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诸侯国往东来朝拜齐国。
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视能征善战为贤能的时候。
孟轲却陈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孟轲只好辞官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全书共七篇。
在他之后,出现了几位姓邹的学者。
齐国有三个姓邹的有识之士。
第一个叫邹忌,他以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从而得以参与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早于孟子。
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
邹衍目睹那些执掌一国大权的诸侯们日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推行德政,不像《诗经·大雅》所要求的那样先严于律己,然后推及百姓。
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下了各种神奇怪异的变化,写成《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字。
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常理,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物验证开始,然后推广到大的事物,以至达到无边无际。
先从现世说起,再往前推至学者们所共同谈论的黄帝时代,然后再大体上依着世代的盛衰变化,记载不同世代的吉凶禁忌,再从黄帝时代往前推到很远很远,直到天地还没出现的时候,真是深幽玄妙不能稽考而追究它的本源。
他先列出中国的名山大川,长谷、禽兽、水产、各种物类中最珍贵的,一概俱全,并由此推广开去,直到人们根本看不到的海外。
他称述开天辟地以来,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德性相生相克,而历代帝王的更替正好与它们相吻合。
天降祥瑞与人事相应就是如此。
他认为儒家所说的中国,只不过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罢了。
中国称为“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之内又有九州,就是夏禹按顺序排列的九个州,但不能算是州的全部数目。
在中国之外,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地方还有九个,这才是所谓的九州了。
在这里都有小海环绕着,人和禽兽不能与其他州相通,像一个独立的领地,这才算是一州,像这样的州共有九个,更有大海环绕在它的外面,那就到了天地的边缘了。
邹衍的学说都是这一类的学说。
然而,总括其要领,都归结到仁义节俭,并在君臣上下和六亲之间施行,不过开始的述说确是泛滥无节了。
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索,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他的主张。
因此,邹衍在齐国颇受敬重。
他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
他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拭席位上的灰尘。
他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扫道路为他作向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拜他为老师。
他作了《主运》篇。
邹衍周游列国受到如此礼遇,这与孔丘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史记齐、梁陷入困境,相差多大啊!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地的事迹。
像伯夷、孔、孟这些名人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钉入圆榫眼中,怎么放得进呢?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给汤烹饪,却勉励汤行王道,结果汤统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
他们的做法都是先迎合人主的意愿,然后引导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
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情常理,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喂牛同样的效果吧。
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许多学者,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等人,纷纷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获取国君的信任和重用,这些岂能谈得完呢?淳于髡,是齐国人。
他见识广,记忆力强,学业不专主一家一言。
从他劝说君主的言谈中看,似乎他仰慕晏婴直言敢谏的为人,然而实际上他专事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
一次,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淳于髡,可是淳于髡始终一言不发。
惠王甚觉奇怪,就责备推荐他的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髡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等他见了我,我却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我不配跟他谈话吗?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
淳于髡说“:本来么。
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宾客将此话告诉了惠王,惠王听了大惊,说:“唉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淳于先生前一次来时,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好淳于先生来了。
后一次他来的时候,又有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赶上淳于先生来了。
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回事。”后天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卿相官位,淳于髡客气地推辞不受便离开了。
当时,惠王赠给他一辆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镒黄金。
淳于髡终身没有做官。
慎到,是赵国人。
田骈、接子,是齐国人。
环渊,是楚国人。
他们都专攻黄帝、老子关于道德的理论学说,对黄老学说的意旨进行阐述发挥。
所以他们都有著述,慎到着了二十篇论文,环渊着有上、下篇,田骈、接子也都有论着。
第三个叫邹,是齐国几位邹子中的一个,他较多地采用邹衍的学说来著述文章。
当时齐王很赏识这些学士,在淳于髡以下的人都任命为大夫,为他们在通衢大道旁建屋造宅,以示对他们的尊崇和喜爱。
并以此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宣扬齐国最能招纳天下的贤才。
荀卿,是赵国人。
五十岁时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
邹衍的学说含蓄且多是高谈阔论;邹的主张完美但难以实行;与淳于髡相处久了,可以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
所以齐国人称颂道“: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数邹,智多善辩、口若悬河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就成了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宗师了。
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
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
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当丞相。
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聩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免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他研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败,编著了几万字的文章,后辞世,葬在兰陵。
当时赵国有个公孙龙,他曾以“离坚白”之说,同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展开论辩,此外还有剧子的学说;魏国曾有个李悝,他提出了鼓励耕作以尽地力的主张;楚国曾有尸子、长卢,齐国东阿还有一位吁子。
自孟子到吁子,世上多流传他们的著作,所以不详述这些著作的内容了。
墨翟,是宋国的大夫,擅长守卫和防御的谋略,他竭力提倡节省费用。
有人说他与孔子同时,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