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牧羊图》作者为元朝诗人杨维桢。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前言】
作者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前六句写苏武被扣在匈奴牧羊的一段艰苦生活和坚贞操守。他虽被远放北海荒无人烟之处,却“时时望帝乡”,说明他每时每刻都心怀故国。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食雪”、“旄尽”,写他处境的凄苦,也表现了他的坚贞不移。“心悬日月光”,赞颂他的高风亮节。末两句以李陵对比烘托,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全诗慷慨悲壮,寄托深远。
【注释】
①这是一首题画的诗,歌颂了苏武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武帝时,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幽,徙至北海,使牧公羊,俟羊产子乃释。武持汉节牧羊十九年。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武得归,拜为典属国。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图形于麒麟阁。(见《汉书·苏武传》)
②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麒麟阁,第十一人为苏武。帝乡:京城。这里指西汉首都长安。这两句是说,苏武在返归汉朝前,时刻都怀念祖国长安。
③“寄书”句:《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元,通“原”。“食雪”句:《汉书·苏武传》:“(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旄(máo)尽”句:《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旄:指节旄。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节上缀牦中尾为饰物,称节旄。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刘峻《辩命论》:“故季路学于仲尼,历风霜之节。”
⑤“李陵”二句:李陵: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苏武使匈奴被留的第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率兵五千出居延北千余里击匈奴,遇匈奴军主力,矢尽无援,投降匈奴。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武得归汉,临行,李陵置酒送别。《文选》载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句云:“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后人以为即李陵别苏武诗。河梁:桥梁。此两句谓李陵生降匈奴,今见苏武守节不移,不辱使命,仍旧秉持汉节回归故国,难以为情。
【赏析】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wWw.7gushi.com,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此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生发,饱含作者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首联是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