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鹊声迎客到庭除》作者为金朝诗人蔡珪。其古诗全文如下: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前言】
《江城子·鹊声迎客到庭除》是一首客中送别词。上片写客中遇到旧友的喜出望外。先写鹊噪,已寓与友人相见之喜。与故人乍一相见,还未认出,故曰“问谁欤?”,暗示离别之久。久别重逢,惊喜交集,弥足珍贵,喜悦自不待言。“千里”二句,写客人征途之苦,友人从千里之外归来,衣服还沾满旅途上的灰尘。
【注释】
①三河:在今河北,作者在此任主簿,本词作于此间。
②征裾:征衣。
③“珍重”三句:化用杜甫“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诗意。
【赏析】
“珍重”三句,写主人待客之殷勤。留客本为常事,此处因是老友,主人盛情款待,故用“珍重”二字,宴会气氛之热烈,酒宴之丰盛,尽在此二字之中WwW.7gushi.com。不写待客人之酒宴,只写款待客人仆马,从侧面写出主人的盛情,进而看出他们之间情谊之深挚。迎客、待客层次井然,由远而近,渐次清晰。
下片具体写主人的殷勤待客。“东城”五句,先写眼前之景,千株杏花,远望如雪,一湖春水,平静如镜,满眼春色,清酒盈樽,知己痛饮,好不惬怀。于是就出现“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的画面。酒与杏花因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结不解之缘,此处主客在杏花丛中对酌,则酒兴更浓。主人想念故乡亲友,却从对面落笔,以“曾念我,醉狂无?”问之,意谓不知亲友们是否还记得我往日之醉态狂态?其思之深,尤为动人。以情结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质朴,明白如话,随意点染,皆谐趣味,语浅意深,真切感人。
蔡珪,金代著名词人。着词颇多,此词是首客中送客的佳作。王温季是作者的好友。小序中交待了写词的缘由。
上片起文随新意,“鹊声迎客到庭除。”不写客来而用象征吉祥的喜鹊着笔,由其欢快的声音引出来客,使人未闻见其人,先感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问谁欤?故人车。”谁来呢?原来见到的是老朋友的车。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承接了前意。又使人进一步产生一种渴望,只见到车未见到人,仍然感到一种渴望。“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终于见到从车中走下来的是千里迢迢而来,满身灰尘的老友。一句“尘色半征裙”既衬托主人见到友人既惊又喜的心情,喜的是千里之外相见,惊的是征尘沾满身。一个“半”形象说明灰尘之多,相见之不易。终于在主人且惊且喜的心情见到了客人。“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作者笔锋一转,避实就虚,不言如何好好款待、细细攀谈的相见之景。而却从侧面写出殷勤待其侍从的表现。“奴白饭,马青刍。”出自杜甫《入奏行》中“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之句,顺手抄写,自然贴切。由此读者自会放下心来,既然待从都被招待的这么好,客人的情况自不待言了。
下片写与友游乐,游湖赏景对饮之趣。“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短短几语把游乐的景色——千株杏园,洁白的杏花,以及树间花隙中隐隐闪现的一湖春水映上眼帘。“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绮丽春光之中,但见主客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主客相会畅叙,相得之乐;相处之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末笔作者笔锋又转,文势随之一折,留聚虽乐但也难脱别离。因而在别去之后。希望老友回到故乡,见到亲朋好友之后不要忘记“我”。“东垣”今河北正定,作者的故乡,也是客人此去的目的地。回到故乡,见到亲友,总会谈及作者的情形,因而称为“归报”。下片虽写景用词颇多,但着意点,即末尾三句却把作者心中愁思写得更加浓愈了。“曾念我,醉狂无?”表面上潇洒,而实则沉重。
全词起承转合,几起几落,笔锋多姿善变,是金代词坛之佳作。元好问曾夸之日:“国初文学,断自正甫(蔡珪),为正传之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