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鸿鹄比翼游》作者为三国诗人何晏。其古诗全文如下: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前言】
《言志二首》是曹魏时期玄学家何晏仅存的两首诗,也题作《拟古二首》。这两首诗都运用比兴手法,抒写忧生畏祸之嗟叹。诗中明显地流露出进退之间的矛盾情绪,散发着那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气息。
【赏析】
第一首谈怎样才能“逍遥”即获得自由的问题,这自然令人想起《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的开头是一个寓言:海中的大鱼“鲲”化为大鸟“鹏”,将从北海迁徙到南海。它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高的大浪,而后乘御飙风,直上九万里高空,向遥远的南方飞去。而蜩(蝉)与鸴鸠(一种小雀)嘲笑说:我们鼓翅奋飞,碰到榆树、枋树就停息下来;即使飞不到,也就是掉在地上罢了,干嘛要飞到那么高那么远呢?按《庄子》的本意,大鹏是“逍遥”即绝对自由境界的象征,蜩与鸴鸠,则象征着被狭小的环境所拘囿、满足于卑琐生活的境界。
那么,何晏是怎样看待所谓“逍遥”的问题呢?诗中的鸿鹄即黄鹄(参《说文解字》鸟部及段玉裁注),是一种大鸟,古人认为它能一举千里。《楚辞·惜誓》云:“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圆方。”可见其飞翔之高远。这个形象同《逍遥游》中的大鹏是相似的。但何晏的思路却同庄子不一样。他认为,鸿鹄并非不会遇到危险,也并非没有忧患之心。相反,正因为飞得高,更容易遭遇罗网,因此失去自由,乃至夭折而死。
所以,与其高飞远游而惊惧不安,倒不如同其它凡庸的水鸟一样,游息于五湖(泛指大湖泊),随波逐流,啄食萍草,反可以逍遥自在。这就是说,虽有鸿鹄或大鹏之志,却只能选择蜩与泶鸠之类的生活。这同《逍遥游》的本意恰好相反。稍晚于何晏的郭象注《庄子》,对上述寓言作出如下的解释:物类有大小之分,各任其性,各当其分,便是逍遥,故大鹏之高飞远举,同小虫小雀之拘于一隅,并无高下优劣之分。这一歪曲原意的解说,恐怕就是从何晏那Www.7gushi.com里演化出来的。只不过他把何晏的那一层忧患感也给抹杀了,以便为身在官场的士人作理论上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