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登拟岘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
⑴拟岘台: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
⑵层台:重台;高台。
⑶缥缈:隐约,形容台很高,上面有云雾笼罩,看起来若有若无。
⑷城堙:亦作“城闉”,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⑸倚杖:拄着手杖。
⑹浩荡:广大旷远。
【翻译】
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墙显得矮小局促,拄着拐杖来看浩浩荡荡的春意。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衣上凡尘洗涤一空。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起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更令人高兴的是没有了巧诈阴谋之心,沙边的鸥鹭也相亲相爱。
【赏析】
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十二裁八首以拟砚台为题的诗,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拟视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之句,可见放翁对此处风物的激赏。
首联点题,拈出拟岘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 字。“城堙”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江水充满一团和气,峰峦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wwW.7gushi.com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