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登陇》,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释】
⑶“浅才”句:意思是自己才疏学浅,只能作卑职小官。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
⑷“孤剑”句:是说孤身一人持剑奔赴千里边关。适:走、往的意思。
【翻译】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WWW.7gushi.com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赏析】
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