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作品《春泛若耶溪》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⑴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⑵幽意:寻幽的心意。
⑶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⑷晚:一作“好”。
⑸花路:一路鲜花。
⑹际夜:至夜。壑(hè):山谷。
⑺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⑻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⑼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⑽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翻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到了溪口的两边。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人间世情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鉴赏】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wWW.7gushi.com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所以说“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环境十分清幽,十分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诗人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别有一番感受。“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诗人愿永做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