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桓灵时谣·举秀才不知书翻译赏析-桓灵时谣·举秀才不知书阅读答案

桓灵时谣·举秀才不知书》作者为西汉文学家无名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前言】
《桓灵时谣》是东汉末年的童谣,指出孝廉、秀才选举制度的荒谬之处,刻画了腐败官吏的污秽、虚伪的形象。《桓灵时谣》以锐利的目光,犀利的笔锋,讽刺的手法,尖刻的语言无情揭露了朝廷的腐朽,有利地怦击了选举制度的虚伪性,显示出强有力的战斗性。
【注释】
(1)秀才: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
(2)不知书:指没读过书
(3)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因此,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为汉代察举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4)父别居:指父亲搬出家门,与儿子分居。这与古代中国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大相径庭
【翻译】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秀才根本不懂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向朝廷举荐的品德高尚因孝顺而闻名的人,真实的情况是父母长辈被赶出家门,无所依靠。所谓的寒门,清正廉洁的人更是品德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令人厌恶。被举荐的公门子弟称为人才,实际上却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
【赏析】
“举秀才,不知书”,诗篇首先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点出一个重要的选举科目一一秀才科加以解剖。按照秀才科的规定,才学出众的优秀人物才能入选;但是现在被举出来的秀才,却连字也不识,是个文盲。真是莫大的笑话。
但是笑话岂止于此。“察孝廉,父别居”按孝廉科的规定,入选的人应该清正廉洁,把父母侍奉得很好。但这些因“孝顺廉洁”被选举出来的儿郎们却抛弃父母,让他们搬出家门,到别出安家。真令天下父母寒心!
候补的官吏是这个样子,那么,进入仕途的怎么样呢?作者笔锋一转,五、六两句又给我们勾勒出了这些人的有趣嘴脸。“寒素”有人解释为处身贫寒的人,“高第”则解释为“高门大族”,均未妥。观《后汉书》中的有关记载,举高第应训者Www.7gushi.Org都属于优等。以示与一般不同,故高第应训优等。那么和高第相对的“寒素”亦应别寻解释。《宋史·刘熙古传》中有 这样一段评语性;“笃厚,虽显贵,不敢寒素”,盖谓为官清廉,虽贵不贪,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之类的人。据此意推,则“寒素清 白”亦即高度清白,高第良将亦即优等良将。两句意思是说那些经过考课,被评定为“高度清白”的良臣却污浊得象一堆堆污泥,脏得无以复加。那些被举荐出来的“优秀将领”,打起仗来胆怯得象一只只鸡子,闻声而跳,继之以飞,胆小得难以想象。
你感到好笑吗?这却是严峻的事实。《后汉书·西羌传》载:“诸将多断盗牢廪,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五行志》载:“遣将出征,每战常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载灵帝令公卿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蠢害者,三公中的两位对宦官子弟“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 反而“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联系这些史实,就会感到诗篇所写是可信的。
诗篇出色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前四句两句一个,后二句一句一个)都采用了名实对比的手法,通过有名无实,名实相反的鲜明对比,让对象作自我否定,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前四句三字一句,后二句七字一句,节奏先缓后促,气势跳荡飞腾,读者有一种拾阶而上、渐窥高山般的美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