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见异思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注释】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州:聚。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
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杂处:混杂而居
【翻译】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Www.7gushi.com、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