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白居易陈子昂杜甫贺知章李白李商隐刘禹锡卢照邻柳宗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
宋朝诗人
范仲淹李清照陆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陶渊明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叶绍翁
经典诗句
黄河的诗句思念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月亮的诗句荷花的诗句梅花的诗句西湖的诗句菊花的诗句送别的诗句四季的诗句爱情的诗句儿童的诗句

古风·咸阳二三月翻译赏析-古风·咸阳二三月阅读答案-作者李白

古风·咸阳二三月》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前言】
《古风·咸阳二三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为《古风五十九首》的第八首。此诗用对比的手法,为读书人鸣不平。全诗分两段。“方及时”以上为第一段,写卖珠儿仅凭容貌的“姣好”,成为面首,结交王公,挥金如土,享尽荣华。“子云”以下为第二段,写扬雄献赋抄《玄》,身老鬓白,几不得脱死。诗人在这里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不仅是两个个体,而主要是两个典型形象。诗人用他们揭示了一种极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最后一句“但为此辈嗤”是两个形象的交汇点,他使得两种对比,更为强烈。
【注释】
⑴咸阳:秦汉都城,此代指长安。
⑵“绿帻”二句:此用汉董偃事。《汉书·东方朔传》:(汉武)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主因推(举荐)令散财交士,令府中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安陵爰叔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则上知计出于足下,则安枕而卧者,无惨怛之忧。”偃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悦,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上以钱千万从主饮。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亲自操作)蔽膝,道入,未坐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有诏谢,主簪履起,自东厢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鞲(着皮质袖套)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赞礼):“馆陶公主庖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主乃请赐将军列侯从官金钱杂缯各有数。于是懂君贵宠,天下莫不闻。绿帻,绿帽子。贱人之服。
⑶“子云”二句:汉代辞赋家扬雄,曾向皇帝献《长杨赋》。不晓事:不通达时务。杨修《答临油侯笺》:“吾家子石,老不晓事。强着一书,悔其少作。”据《汉书·扬雄传》:“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孝成帝时,待诏承明之庭,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以风。哀帝是,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依附)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访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又,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自投下,几死。”
⑷草玄:扬雄晚年曾作有《太玄经》。
⑸投阁:用扬雄事。汉扬雄校书天禄阁时,刘棻曾向扬雄问古文奇字。后刘棻被王莽治罪,株连扬雄。当狱吏往捕时,雄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
【翻译】
二三月的咸阳城,宫柳发出像黄金一样的嫩枝。有一个戴着绿头巾的家伙,原本是卖珠子的轻薄少年。日暮之时,他醉酒而归,骑在白马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他冶游所到之处,人们都仰而避之,害怕他的气焰。扬子云老不晓事,到了晚年还献什么《长杨赋》到了皇帝手中时,扬雄已老,满头白发还在写《太玄经》。他的投阁之举实在令人叹息,只落得个为此辈小儿嘲笑的悲惨下场。
【赏析】
欣赏李白这首诗,首先应当注意它的异文。本来,诗经过作者修改或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异,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然而同属异文,有的意思大同小异,有的则判若泾渭。比如李白另一首《古风·秦王扫六合》,夸赞秦始皇的诗句“雄图发英断”一作“明断自天启”,两句诗的语气、情感、含义相差无几,不会对理解全诗产生影响。又如本诗第一处异文,第二句一作“百鸟鸣花枝”,也是描写春景,与“宫柳黄金枝”在诗中的作用一样。然而本诗第二处异文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萧士赟、唐仲言据三四句“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认为诗人必有感讽,是刺外戚“骄纵逾制”,讥其“骄横”。而有的学者依别本题为《感寓》,三四句作“玉剑谁家子,西秦豪侠儿”,并引五代陶榖《清异录》之话,“唐剑具稍短,常施于肋下者名腰品。陇西人韦景珍有四方志,呼卢酣酒,衣玉篆袍,佩玉,兜腰品,修饰若神人。李太白常识之,见《感寓》诗云:‘玉剑谁家子,西秦豪侠儿。’谓景珍也。”加以佐证,从而得出与萧、唐完全不同的结论,认为“此诗本无讽刺之意。”两说孰是?在未有更可靠的版本作依据之前,很难贸然下结论。诗中出现的异文孰优孰劣?似乎也是旗鼓相当,难见上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让其二说并存,将这首诗当作多于一首诗来解读。
整首作品可以分为两段。“冶游方及时”之前八句为第一段,“子云不晓事”之后六句为第二段。两段诗将社会上身份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境遇也不同的两种人并放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反衬映显,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和文人命运的思考。
由于第一段存在异文,内容出入极大,这又影响到它与第二段的比较关系及比较的含义,从而构成作品不同的立意。分别解说如下。
理解一。按通行本三四句作“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诗人这是用汉朝董偃的故事。“帻”是包发的头巾,当时按人们身份贵贱的不同,头巾的颜色是有区别的,“绿帻”是平民百姓的用物。《汉书·东方朔传》载:董偃少年时随母卖珠,以维持生计。他因此出入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家,后得馆陶公主宠幸,与她同居,成为她的情夫。一天,武帝至馆陶公主家饮宴,董偃头戴绿帻谒见,受到武帝的封赏,后来又被武帝宠用。据此,这首诗的第一段乃是针对得势的外戚,讥刺他们骄纵放荡,洋洋自得。诗歌描写:深春的长安,宫院旁边的柳条吐出金黄色的芽颗,秀嫩鲜丽。在这春光媚丽的季节,外戚的“轻薄儿”们更加放肆恣乐,招摇过市。你看:他们不知又在哪里饮酒作乐了一天,直到日暮才醉醺醺地回去。连他们坐下的白马也神气活现,趾高气扬地奔驰在长安道上,更何况它们的主人,其骄横的“意气”实在使人仰慕企羡。他们享有特权,自然要及时寻欢浪玩,否则岂非太傻。“人所仰”三字的作用在于显出“轻薄儿”“意气”骄横之意,“冶游方及时”既是诗人描述“轻薄儿”及时作乐的行为,也是替他们说出处世的态度。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段诗自然会使读者产生诗人不仅是刺古也是讽今的联想,它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唐天宝年间杨国忠外戚集团,感受出诗人的厌恶之情。
第二段写扬雄的遭遇。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长杨赋》是他的辞赋代表作之一,《太玄经》是他的哲学著作。“不晓事”指扬雄书生习气太浓,不熟谙世故吏道。《长杨辞》即《长杨赋》,是扬雄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加“晚献”二字,是为了强调他在仕途上可供利用的机会到来得太晚。后面紧接以“赋达身已老”,意谓扬雄献上《长杨赋》等辞章,然而等他以辞赋扬名,年岁已老。其实扬雄赋名称着,不算甚晚,李白以“老”视之,语气带有夸张。《玄》即《太玄经》。汉哀帝时,董贤等佞臣得势,对趋附者授以高官厚禄,扬雄在家着《太玄经》,泊如自守。“鬓如丝”形容头发斑自。诗人说扬雄苦心精思作赋著书,至老仍不能得志,这已经是相当可哀了。可是更可悲的是,他在晚年又受了一场很大惊吓。《汉书·扬雄传》载:扬雄的学生刘棻被王莽治罪,将株连扬雄。当狱差前来收捕时,扬雄从他校书的天禄阁跳下自杀,几乎摔死,后被赦。扬雄求闻达既已不易,暮年又遭到这一场祸难,这实在令人感慨万端。然而得势的外戚及其“轻薄儿”们,不需要刻苦努力,只凭藉他们特殊的关系和背景,就可以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他们对扬雄又是写什么《长杨赋》、《太玄经》,又是畏祸“投阁”,心里觉得这个书生愚蠢之极,因此扬雄只可供他们嗤笑而已。
前后两段诗,一边写外戚权贵、“轻薄儿”们耀武扬威,花天酒地,一边写文人困顿坎坷,祸随身危,通过他们遭遇的强烈反差,表达了诗人刺世讽时的意图。
理解二。如果根据别本三四句作“玉剑谁家子?西秦豪侠儿”,而且据《清异录》云“豪侠儿”实指陇西人韦景珍的话,第一段诗就既不是用典,也不具有讽刺性,而是成了对当世豪士侠客风概的钦羡和歌赞。一首诗是一个整体,当其中关键的诗句变化后,必然引起作品整个语境的改变,这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上述二句异文也使本诗产生了新的语意笔致。日暮醉酒,白马骄驰,意气扬扬,为乐及时,这些表现出“豪侠儿”洒脱奔放,充满活力的青春旋律。联想起李白另外二首诗《白马篇》和《侠客行》,它们也是描写侠士的壮思逸怀,纵横不羁,然而都侧重于描述他们解危救困、建功立业的荣誉意识,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冶游方及时”为主轴,来展示侠士内心勃动的生命意识,它与“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协调的画图。于是,第一段诗与第二段诗所形成的对照也就具有一种新的含义:扬雄一辈子辛辛苦苦带笔耕耘,身老体衰,鬓发如丝,到头来仍然不过是一个不被重视的文人而已,晚年还差点因祸送了命;而在“豪侠儿”看来,这一切都是不足为、不可为之事,洒洒落落,自由自在,才是真正值得羡慕和追求的。这一立意与《侠客行》所云:“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李白在这首诗里,对类似扬雄这样的文人充满着理解和同情,而对轻视、抑制、甚至加祸于他们的朝廷和社会极其不满,因此,它不像《侠客行》单纯地讴颂侠士,而是别寓一番伤感、酸涩、憎愤。这可能也是诗人李白尚侠背后潜隐的心理原因之一。
此诗采用对照的手法,前后两段咏说之事开始似乎各自独立,互不相关www.7gushi.com,然而从更高的取意上看,纵欢与哀怆造成鲜明的反衬和映照。最后一句“但为此辈嗤”,“此辈”指第一段的“轻薄儿”或“豪侠儿”,这更是将诗歌的前后两段紧紧地连接起来,给人以结构上的严密感。诗人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投阁良可叹”句用直接的抒发形式外,其它都是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如写扬雄“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不言可哀可叹,而哀叹之意早已盈溢纸外。若依第一种理解,前后两段都是用典,借古喻今;若依第二种理解,第一段写今事,第二段咏古事。无论属于哪一种理解,诗人都将古今融为一炉,而侧重又在抒写现时的思绪感念。这也是李白许多取材于古或古今融会的诗篇共同的特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