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潘大临。其全文如下: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舡雨打篷。
【前言】
《江间作四首》是宋代www.7gushi.com诗人潘大临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情景交融,在思想内容方面,慨叹岁月易逝并怀念远谪的好友,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在艺术特色方面,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语言凝炼,诗味深永,颇类杜诗的风格。
【注释】
⑺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⑻赤壁:即赤鼻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江边,与樊口隔江相对。相传这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之处,其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在今湖北蒲圻境内。
⑼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翻译】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赏析】
第三首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时思隐,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非常景仰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读者却不难看出隐藏在平淡下面的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这使得全诗感情沉郁,得杜诗五律之妙处。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还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简单地说,有下面三点:第一,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第一首诗一开始就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三四句用“从”、“自”两个虚字斡旋,又用“日月”与“乾坤”作对,笔力遒劲,是学杜所致。虽然比不上杜诗的千钧笔力,但也没有举鼎绝膑之病。第三首一开始就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贤功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绝无纤仄之弊。清人姚埙评为:“大气鼓荡,笔力健举”(《宋诗略》卷九),很准确地说出了其主要优点。第二,结构严整,对仗精工。第一首四联皆对,第三首仅尾联不对,有三联对仗,大多属对精工。
全诗的结构也非常谨严,比如,前半首缅怀古代的英雄业迹,开首两句就写了山环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后半首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五六两句就写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彼此照应,构思极见匠心。第三,诗句凝炼,炼字尤见功力。比如第三首的颈联,一个“明”字就写出了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传神。“退”字的用法尤其使人叫绝。“六鹢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总的说来,此诗工整凝炼,诗味深永,颇类杜诗的风格。江西诗派本来是奉杜为“祖”的,在艺术上竭力学习杜甫,潘大临当然也不例外。王直方曾说:“邠老作诗,多犯老杜,为之不已,老杜亦难存活。使老杜复生,则须共潘十厮吵。”(《王直方诗话》)言下之意是潘大临(邠老)摹拟杜诗过分了一些。由于潘大临的作品大半已佚,无法断定王直方此评是否合乎事实。如果仅从这首诗来看,他并没有对杜诗作生吞活剥的模仿,而是着重于从中得到艺术手法上的启迪。这组诗确实颇得杜诗之妙处。这种借鉴是比较成功的。潘大临的好友谢蓬赞扬他说:“杜陵骨已朽,潘子今似之。”(《读潘邠老庐山纪行诗》)并非溢美之言。